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
全国咨询热线:13830841018
门户 产品展示 原大雕塑 查看内容
弟子

2024-2-7 19:40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071| 评论: 0

 

 

  名 称:弟子

  年 代:北 魏

  窟 号:126

  艺术特点:弟子造像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为原型,所以它的造型更贴进生活,这尊作品使佛国仙境平添了几分世俗气息和人情味。它面带微笑,衣着简洁明朗,没有帛带、璎珞等装饰物,匠师把袈裟和从双臂搭下的衣角做成细密的衣被及水波状的褶襞,使身体平中有变,给人一种高雅不俗的感觉。

  名 称:弟子

  年 代:北 魏

  窟 号:142

  艺术特点:弟子落发,两耳下垂,面容饱满,手指细长,脸上流露着几分憨厚的微笑。他内着僧祗支,外披袈裟,左手屈举胸前,右手置于腹际并掩盖于衣襟之下,跣足站在圆形台座上,为憨厚朴实的青年形象。细密的衣纹及水波纹褶襞,使形象平中有变,富有生气。

  名 称:弟子

  年 代:西 魏

  窟 号:105

  艺术特点:弟子头大颈细,明亮而宽阔的额头,显示他天资丰盈、智慧过人。长圆的脸型,两颊丰腴,长眉大眼,口小唇薄,完全是一个儿童的形象。下颏微尖而内收,两耳宽大而厚实,表现他的憨态与稚气。头微前倾,双目下视,贴身的僧祗支自左肩斜挂,又用背带牵至右肩。下着喇叭长裙,蹬翘尖的云头鞋。外披的袈裟在胸前结带下垂,右领下搭臂膀,露出肩头,显得活泼调皮,极富生活情趣

  名 称:弟子

  年 代:西 魏

  窟 号:123

  艺术特点:弟子光头圆脑,眉清目秀,口小唇薄,内着僧祗支,外穿袈裟,足穿翘尖的云头鞋,双手捂于胸前,衣饰简洁流畅,富有极强的雕塑感,没有过多修饰,雕塑语言运用比较到位,是一件西魏时期的上乘代表作。

  名 称:左弟子

  年 代:北 周

  窟 号:12

  艺术特点:麦积山第12窟在东大佛的左侧,其弟子站立在主佛的迎门左侧。弟子面相圆润,神情纯洁超然,身着袈裟,袈裟上有清代绘制的装饰性极强的各种图案。弟子双手抱于胸前。塑像大小及风格相同,轮廓单纯,衣褶简练,形体饱满健康,塑像轮廓单纯,衣褶简练,形体饱满,肌肤细腻,有一种天真稚气之美,为憨厚朴实的北方青年男子形象。

  名 称:右弟子

  年 代:北 周

  窟 号:12

  艺术特点:身高0.92米,圆脸、大耳,眉弯曲,鼻高耸,神态虔诚恭谨。胸半袒,内着僧祇支,外披田相式袈裟,衣角搭于左臂,下穿长裙,足蹬方头履,站在圆形台座上。面相圆润,神情纯洁超然,身着袈裟,袈裟上有清代绘制的装饰性极强的各种图案。弟子双手合十,但又很随意、柔而无力地合在一起,且上下相错,神情也有迷离之感。

  名 称:左弟子

  年 代:北 周

  窟 号:94

  艺术特点:此弟子像为主佛左侧,其脸型长方圆润,头部微微前倾偏左,双目微闭而下视,完全沉浸在玄思冥想之中。上身袒露的手臂细腻圆润,极具肉质感似儿童之手,真实而生动。右手自然抚于胸前,恰似一个诚实憨厚的当地山区青年,颇具地方民族特性。内衣是民间儿童常穿的吊带式小衣,富有时代特色。

  名 称:右弟子

  年 代:北 周

  窟 号:94

  艺术特点:这尊弟子脸型长方圆润,头部微微前倾,双目半闭而下视,完全沉浸在玄思冥想之中。袒露的手臂细腻圆润,极似儿童之手,真实而生动。右弟子左手自然抚于胸前作扪心自省的神态,右手提瓶,右坦袈裟半披,搭于肩头。内衣是民间儿童常穿的裹肚式吊带小衣,用细带牵挂于颈后。通过这两尊塑像的塑造手法,表明它是过渡时期的作品。

  名 称:罗睺罗

  年 代:宋代

  窟 号:133

  艺术特点:此像为罗睺罗,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,为佛陀亲子。佛陀为罗睺罗剃度后,拜舍利弗为戒师,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,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,时年十五岁。祖师诵经十分勤奋,能诵读不懈,因未受具足戒,不可与比丘同宿,出房宿于厕。曾与舍利弗行乞,于途中受迫害,以慈心而能忍。由于严守制戒,修道精进,得阿罗汉果故称‘密行第一’。身高1.44米,立于释迦牟尼右侧,面形饱满,弯眉细目,眼角略带笑意,双眼平视前方,鼻直口小,短颈端肩,挺胸鼓腹,穿圆领长袍,踩在圆莲台上。双手合十,面带卑怯地站在父亲的身侧,似在问候父亲,又似在向佛祖敬礼。

返回顶部